第687章 番外12

2025-04-22 10:40:22 作者: 米糰開花
  吃過了豆包婚禮這個經驗包,湯圓的婚禮辦起來,大家就都得心應手了不少。

  加上又多了姜氏這個幫手,路蓁蓁和橙子都感覺輕鬆了許多。

  等到湯圓的婚禮辦完,府里的下人們都鬆了一口氣。

  路蓁蓁也大方的給府里所有的下人,都發了兩個月的月錢。

  周氏也獲得了跟姜氏一樣的待遇。

  三朝回門後,立刻麻溜上崗幹活。

  三個月後,姜氏和周氏妯娌通過了婆母路蓁蓁的考核後,國公府和侯府的中饋大權立刻就被丟到她們倆的手裡。

  姜氏和周氏拿到中饋權,心裡自然是高興的,誰不想當家做主啊。

  只是還沒來得及高興多久,傅知易就宣布,要分家了。

  別說姜氏和周氏嚇了一跳,就是豆包和湯圓都被打了個猝不及防。

  豆包沒忍住:「爹,二弟是新出爐的定遠侯,不能久居國公府,得分府別居這說得過去,可您把我怎麼也分出去了?」

  傅知易一哼:「誰說把你分出去?你跟你媳婦兒老老實實的呆在國公府!我跟你娘,你祖父祖母和你妹子,我們分出去,回郡主府單過。」

  豆包急了:「不是,這天底下哪裡有分家,把爹娘祖父祖母分出去的?爹,兒子我哪裡做得不好,您教訓歸教訓,別拿分家開玩笑。」

  「誰跟你開玩笑了?你們都成家了,以後就該自己當家做主了。總歸是要分家的,早點分好,免得將來牽扯太多,分不出清楚了。」

  豆包委屈了:「我們本就是一家人,要分那麼清楚做什麼?成家了,難道我們就不是一家人了?」

  蘭氏和三老爺之前就已經聽傅知易和路蓁蓁提過那麼兩句,說等兩兄弟成親後就分家的話。

  他們本以為是分家不分居,先把家產分了,免得將來兄弟為這個鬧得不愉快,反而傷了兄弟情分。

  可是沒想到居然是這種分家?

  蘭氏和三老爺倒是難得想到一起去了。

  反正他們沒被分出去,還跟著兒子和兒媳婦,還有孫女一起呢。

  回郡主府住也挺好。

  至於兩個大孫子,就在隔壁,隔得又不遠。

  

  再說了分家又不是分宗,只要有心,隔三岔五的就能見著,也沒什麼不好的。

  尤其是三老爺,幾乎要老淚縱橫了,老老實實做人,兢兢業業舔蘭氏,終於看到了成效。

  起碼這次分家,兒子終於記得把他也帶上了。

  感動!想哭!

  豆包和湯圓兩兄弟是難受想哭!

  世上哪裡有這樣分家的道理?

  別人的父母,好幾代同堂都捨不得分家呢,怎麼他們的父母,就這麼迫不及待?

  他們是什麼很不重要的人嗎?

  「祖父祖母,你們說句話呀,哪裡有這樣分家的?這要是分家了,以後你們想看到我們就沒那麼方便了。而且,說不得過幾個月,你們就要抱上曾孫了,你們真捨得嗎?」豆包可憐兮兮的看著蘭氏和三老爺。

  他知道,蘭氏和三老爺往日裡最疼他們三兄妹了。

  如今看爹娘這態度是挺堅決的,只能從祖父祖母這裡入手,看能不能求情了。

  十分有心機的用還沒影子的曾孫來引誘蘭氏和三老爺。

  蘭氏和三老爺果然有幾分心動。

  蘭氏猶豫著想開口勸上幾句。

  路蓁蓁先開口了:「分家而已,三座府邸離得這麼近,你們真想祖父祖母了,只要你們不嫌累,天天過來請安不就能看著了?你們以後有了孩子,你們祖父祖母要是想孩子了,就去你們府里住上幾日,難道你們還能不樂意?」

  把豆包的話都給堵了回去。

  蘭氏一聽,這話說得對啊,立刻閉口不言了。

  豆包和湯圓哀怨的看著路蓁蓁。

  他們知道,這家裡,看似一切都是路蓁蓁說了算,實際也確實是路蓁蓁說了算。

  路蓁蓁都說了這話了,那就代表這是他們夫妻二人共同的決定,不會更改了。

  只是兩人還是心有不甘啊,還想說話,被傅知易一手一個,拎著去了前頭書房。


  至於姜氏和周氏兩妯娌,那真是坐立不安。

  從內心來說,公婆這麼大度放手,成親三個月就要分家,以後他們自己當家做主,哪個兒媳婦兒會不高興?

  只是這驚喜來得太突然,驚喜也太大了,她們有些不敢相信。

  尤其是這分家還分得不合常理,是公婆帶著祖父和祖母還有小姑子分出去,讓外人知道了,還不知道怎麼說嘴呢。

  就怕傳到最後,成了她們的錯,說是她們挑撥著要分家的,那可就冤死了。

  尤其是姜氏,壓力更大,她都已經能想像到,娘家人要是知道這個消息,第一反應就是來罵她不孝順公婆了。

  路蓁蓁見兩個兒媳婦臉色惶惶然,知道她們的擔心。

  安撫道:「你們放心,這分家一事,是我跟你們父親早就商量過的。也會寫入到家規裡頭去,以後家中男丁,成親後就分家,你們將來的孩子也是如此。」

  這是告訴兩個兒媳婦,這事不與她們相干,也不會累及她們的名聲。

  姜氏和周氏不由自主的鬆了一口氣,如此甚好,甚好。

  不過這個時候,孝順的心還是要表白表白的。

  兩妯娌都忙表態說,其實也不想分家,還想多孝順伺候公婆和祖父母幾年呢。

  路蓁蓁斷然拒絕:「孝順不孝順不在這裡。家裡養了那麼多下人是做什麼的?娶你們回來,往小了說,是你們夫君和你們情投意合,想和你們結成夫妻共度一生。往大了說,娶你們回來,是希望你們輔助自家夫君,幫助他們打理好家裡的事務,讓他們能安心干出一番事業來。還需要你們給傅家給你們夫君繁衍子孫,延續傅家的香火基業。」

  「你們能做到這些,讓我們這些長輩不擔心國公府和侯府後繼無人,看到你們夫妻和睦,子孫繁盛,就是最大的孝順了。」

  一席話說得姜氏和周氏眼圈都紅了,看著路蓁蓁的眼神,充滿了親近。

  這個世道,尤其是高門大戶裡頭,女兒出嫁為人婦,從家中的嬌嬌女變成了別人家的新婦,在公婆面前立規矩,伺候公婆小叔子小姑子,才是常態。

  略微好些的人家,公婆能不給兒子賞下幾個貌美丫頭,不磋磨兒媳婦,就已經是極好的公婆了。

  如同自己公婆這樣的,真算得上是神仙公婆了。

  也不知道她們上輩子積了多少德,今生才有這樣的福報。

  一時間,妯娌倆真恨不得把路蓁蓁這個婆母給供起來。

  只說傅知易那邊,也不知道跟豆包兄弟倆說了些什麼,兄弟倆終於不鬧騰了。

  家產什麼的,傅知易早就讓人清點過了,也早就分好了。

  分家這日,請了長樂長公主和駙馬,蘭家人,寧平侯府,傅家二房,蜀王府做見證。

  這幾家人接到帖子都沒多想,樂呵呵的就來了。

  來了後,才知道居然是要分家,拉他們來做見證的。

  再一看這要分家了,按常理來說,應該是兒子們高興,長輩們不樂意。

  可他們看到的是,傅知易和路蓁蓁,還有蘭氏和三老爺高高興興,豆包和湯圓夫妻一臉鬱悶。

  咋反著來的?

  二老爺神色一變,拉著三老爺到一旁打聽情況去了。

  蘭大舅舅如今年事已高,去年就只掛了一個少師的銜,雖然還是戶部尚書,可基本也是半隱退狀態了,不過是做個吉祥物鎮著戶部,只等戶部侍郎歷練夠了,就退位讓賢。

  不過雖然年紀大了,可精神頭還挺好,眼神仍舊銳利明亮。

  他素來是知道,自己這個外甥兼女婿和義女兩人做事素來有章程,因此只抱著茶盞不說話。

  蜀王世子只笑呵呵的跟傅知易說些家常話,半句也不多問。

  長樂長公主拉著橙子說話,駙馬在大廳里轉圈,那博古架就無限吸引了他,那叫一個目不轉睛。

  寧平侯府今日來的是博哥兒,按理來說應該是傅知簡過來。

  這不,豆包婚禮後沒多久,傅知簡就在一次睡姨娘的時候,中風了,據說後半輩子都只能躺在床上,口不能言,手不能動了。

  因為不太光彩,對外只說身子不好。

  如今已經遷到了侯府後頭一座安靜的小院子裡榮養去了。


  所以今日只有博哥兒來了。

  他是晚輩,自然是沒有他說話的份。

  來了就老老實實的坐在那裡,秀秀氣氣的喝茶。

  倒是蘭氏問了幾句他的婚事,博哥兒已經定下親事了,這親事還是熟人家。

  就是唐梁家的閨女。

  上次橙子去了西戎草原,被唐梁的人找到。

  唐梁知道豆包要成親,自然也有賀禮要送。

  剛好他留在京城的老母親說是病了,想念孫女。

  唐氏也就跟橙子一起回的京城,不過進了京城後就分開了。

  後來,唐家人帶著唐氏上門,感謝定國公府。

  路蓁蓁見那唐氏落落大方,頗有幾分英武之氣。

  想起傅知易那日說的要給博哥兒說個武將家的女兒,就沒忍住跟傅知易提了一嘴。

  傅知易後來讓人去打聽了情況後,倒是覺得這唐氏是個不錯的人選。

  先跟寧平侯府通了氣,才又給唐梁去了一封信。

  唐梁自然是樂意的。

  雖然傅知易和寧平侯府分了宗,可能讓傅知易親自寫信來說這門親事,那就證明,兩家的關係還不賴,最起碼傅知易對寧平侯世子這個侄子還是有幾分關切之心的。

  自家事自家知道,他能混到現在這個地步,就是靠搭上了傅知易。

  如今能更近一步,關係更近一些,何樂而不為?

  更何況他也不是那賣女兒的,也讓人打聽了寧平侯世子博哥兒的情況,性子倒是個溫和的。

  身邊也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還考中了舉人。

  這門婚事,除了寧平侯和寧平侯其母有些糊塗不妥外,都沒什麼可挑剔了。

  說來還是他們家高攀呢。

  徵求了唐氏的同意後,這門親事就定下來了。

  博哥兒跟唐氏也已經見過了幾次面,兩人對對方都還算滿意。

  年後就將迎娶唐氏過門。

  那邊二老爺已經從三老爺嘴裡知道了今日要如何分家,為何分家,整個人都麻了。

  這些年,二房一直緊跟著三房的腳步,日子也確實過得蒸蒸日上的。

  可這麼分家,實在有點跟不上啊!

  二老爺還有些發愁呢,傅知易已經當眾將今日為何要分家,以及如何分家都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饒是蘭大舅舅這樣見多識廣,泰山崩於面前都不變色的老狐狸,一時也差點被茶水嗆住了。

  更不用說長樂長公主的駙馬了,剛上手了博古架上一個田黃石的擺件,差點沒拿穩摔地上。

  好在大家都是見過大風大浪的人物,很快就都回過神來。

  甚至已經在心裡琢磨,這樣分家的好處和壞處,自家有沒有可行性來。

  大家都是來做見證的,當事人都沒意見,事情就格外順利。

  只需要在分家書上,簽名畫押就是了。

  這個家分的那叫一個乾脆利落和迅速。

  等到消息傳出去,大家震驚的時候,傅知易和路蓁蓁已經帶著蘭氏,三老爺和橙子搬回了郡主府。

  一時間,京城官宦圈子裡說什麼的都有。

  男人們都覺得定國公分家太過草率了,女人們是隱約知道了當初寧平侯府後院的一些事情的,都覺得定國公夫妻這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未雨綢繆呢。

  年輕的一輩們,則是羨慕豆包和湯圓兄弟,剛成家,父母就將爵位家業一併交付,不偏不倚,簡直是夢寐以求的父母。

  倒是那些未出閣的千金們,紛紛打聽,朝著哪個方向磕頭,能得一對這樣的神仙公婆,她們一定天天早晚磕頭。

  反正定國公府這次分家,給了京城官宦圈子極大的震撼,尤其是後來見定國公世子和定遠侯兄弟倆分家後,感情甚至比過去更好了,守望相助,互為依靠。

  妯娌之間也從無罅隙,從未紅過臉爭過長短。

  倒是讓後來不少人家分家的時候,都有意無意的學上了定國公當初分家,這都是後話了。

  要說定國公府分家,誰最高興,那莫過於長樂長公主了。


  兩人又挨著一起住,隨時可以串門了。

  宮裡知道了,分別將路蓁蓁和傅知易給叫了進去。

  傅知易去了皇帝那裡,路蓁蓁就去了太后宮中。

  聽說這是兩夫妻的主意,和孩子們並不相干,孩子倒是不想分家後,皇帝和太后才放下心來。

  太后如今想到什麼說什麼,「這麼分家也好,都是你們夫妻的嫡親骨肉,偏著哪一個都不好,如今一碗水端平了,不管外人怎麼說,做父母的是問心無愧了。」

  路蓁蓁點頭:「可不就是這個道理。就是外人也沒處說去,豆包是長子,得了定國公府。湯圓是次子,得了定遠侯府,他老子掙下的這兩份家業,也算對得起他們了。」

  皇后就笑:「你們夫妻也是真捨得啊!」

  路蓁蓁也笑:「兒孫自有兒孫福!該給他們的已經都給了,他們也成家了,有了自己的小家,是一家之主了。若還在我們夫妻的庇佑之下,如何能長大?如何能給自己的妻兒遮風擋雨?倒不如早點丟手,讓他們多去碰碰壁,吃吃苦頭,學點經驗教訓的好。」

  「就算磕磕絆絆的也比什麼都不做要強!如今他們做錯了事,或者走偏了路,我們夫妻還能看著,有能力拉回來。可若現在不放手,讓他們自己去闖,將來等我們夫妻都老了,也看顧不了的時候,再做錯了事,走偏了路,那就真沒法子了。」

  一席話說得太后點頭不已。

  皇后若有所思。

  至於前頭御書房裡頭。

  皇帝一臉不高興:「你分家就分家,把你兩個兒子分出去不管就算了,你連朕都不要了?」

  傅知易一臉黑線,「陛下慎言!臣只不過想告老回家,多陪陪妻女罷了。」

  這話讓外人聽到了,還以為兩人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關係呢。

  皇帝一拍桌子:「你比朕還小几個月呢,你都告老了,朕是不是要退位了?」

  傅知易揉揉臉:「陛下,你講講道理好吧?您跟臣能比嗎?臣在西戎受了傷,雖然調養了數年,可到底傷了根本。這兩年已經時常感覺有些力不從心了,尤其是到了冬日,從骨頭縫裡就開始冷颼颼地疼。」

  「不是臣不想繼續為陛下效力,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皇帝一聽,本來的生氣立刻變成了擔心。

  一疊聲的讓叫齊太醫來給傅知易看看。

  齊老神醫拎著藥箱子過來,給傅知易診了診脈後,神色就嚴肅了起來。

  皇帝心裡立刻就咯噔一下。

  「如何?」

  「回稟陛下,定國公這是早年中毒本就傷了元氣根本,後來雖然有調養,到底不比常人。在西戎受傷中毒後,更是勾起了早年中毒後的暗傷。定國公最近兩年是不是到了冬日就感覺身上發冷,骨頭縫裡冷出來的,行動就疼?尤其是陰雨天氣,更是難受?」

  傅知易點點頭。

  「那該如何治?」皇帝忙問。

  「定國公需要休養,最好是到溫暖的地方去休養,京城到底還是太過寒冷了些,尤其是冬日。除非定國公冬日都窩在屋子裡不出來,屋子裡保持溫暖如春,日子才會好過一些。」

  「而且若是不仔細調養,這樣下去會一年比一年厲害,還,還——」

  齊老神醫吞吞吐吐。

  「還什麼?說!」皇帝怒了。

  「還會有礙壽數!」齊老神醫跪了下來。

  皇帝頓時沉默了,好半天才艱澀的開口:「朕命你,好生給定國公開方子調養,務必,務必——」

  傅知易打斷了皇帝的話:「陛下,就別為難齊太醫了。」

  又示意齊老神醫下去。

  等書房裡只剩下君臣二人,皇帝抬眼,看著傅知易的眼神里,多了一絲愧疚。

  「朕——」

  「陛下,一切為了大順!臣不悔亦無怨!」傅知易微微一笑。

  皇帝閉了閉眼,再睜開,「既然如此,朕封你為嶺南道總督,入嶺南道,主管嶺南道一切軍民事務。」

  傅知易連忙推辭:「臣的身體,實在擔不起如此重任。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君臣二人一番推拒後,傅知易最後領了嶺南道安撫使的職,代天子體量安撫嶺南道各處和軍民。比總督清閒,沒事到處逛逛,看看,有什麼大事可以隨機便宜處理。

  簡單來說,就是位高權重還清閒,相當於是皇帝放在嶺南道軍民官員頭上的一把刀。

  有了皇帝這道聖旨,一月後,在眾人的不舍中,傅知易收拾好行囊,帶著路蓁蓁,蘭氏和三老爺,還有橙子,踏上了去往嶺南道的漫漫長路。

  看著京城離得越來越遠,橙子興奮的聲音,從馬車裡傳了出來:「爹爹,娘親,反正這次爹爹這次上任不著急,咱們繞道江南一趟如何?去看看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蘇州和杭州,然後再去嶺南道好不好?」

  傅知易中氣十足的聲音:「行!咱們這一路都聽橙子的安排,橙子說去怎麼走就怎麼走。」

  橙子歡呼雀躍:「那可就這麼說定了——」

  跟在前後的人,都是傅知易和路蓁蓁身邊的老人,還有就是先帝留下的那批人手。

  這些人手留在京城傅知易也不放心,自然是帶在身邊,帶離京城越遠越好。

  他們此刻臉上都掛著輕鬆的笑容,跟著主子離開京城,從此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大家的好日子都還在後頭呢!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