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光宗耀明> 第473章 壓倒性優勢

第473章 壓倒性優勢

2025-04-21 13:25:08 作者: 冬三十娘
  第473章 壓倒性優勢

  完全不在一個層次的力量。

  經過這十幾年的北疆、外滇、南洋、東瀛數次征戰,遠近的外域藩國都已經確認了大明所擁有的力量。

  那不僅僅是兵器的威力,還有明人被釋放出來的進取野心。

  適應新時代的人會最快轉變,並且比那些回味舊日子的人更加積極、更加勇敢。

  正如東瀛大軍已經不畏遠征難:對參戰的不少將士來說,不論將來是留在東瀛還是回到大明拿到泰昌朝從未毀諾的犒賞、退伍後的出路,都是在為前程而戰。

  何況還有北疆騎兵、朝鮮水陸、歸降倭兵為僕從,而他們手中的火器往往摧枯拉朽。

  致遠艦雖然還未劈波瀨戶內海,但京畿和關東已經有了黑船的傳說。

  但比大明海軍更令他們感到無從抵禦的,卻是真正登上了西國的大明遼東精銳。

  已經被切割甚至半放棄的是石見銀山這個幕府直管之地「天領」——因為捨不得直接被放棄。

  山吹城為核心的這裡,囤聚著從周圍被毛利聯軍逼至此處的幕府御夷軍西國前軍兩萬餘,他們實則已是孤軍。

  而後便是從石見北面溫泉津忽然登陸的遼東精銳。

  津既港。自從石見銀山得到發掘,這裡便是石見銀山的外港。運出白銀、運來礦山經營物資,這個港口都是重中之重。

  一直以為明軍會先以九州為前進基地,但北洋艦隊卻帶領著運兵船忽然來到了這裡。

  麻承訓送走了父親麻貴,如今仍在喪期。

  但軍伍之中向來奪情,而他則有為麻家將來而戰的重任。

  石見銀山是田樂給他的第一個目標。

  只要控制著長門、周防的毛利家態度是堅定的,那麼拿下了石見,大軍就能從對馬島直接源源不斷來到這裡,繼而東進,由北路進逼他們所謂京畿西北面。

  北路大軍的中軍,則會驅策著毛利聯軍,沿南路一直推到大阪。

  南路大軍則是控扼九州、四國,而後前往伊勢灣,控制處關東通往關西的必經之路。

  九雷銃及艦炮、炮車比什麼都好用。

  

  在最初反撲港口卻丟下了千餘具屍體後,幕府兵終於只能退到更高、更有地利的地方,不再採取攻勢去面對大明的炮銃。

  麻承訓則不慌不忙地在海畔構築防線。

  好在這裡的防線也好構築。溫泉津本身位於山谷之間,港灣兩側都是都是山巒。控制住幾個山口,暫時便無憂慮。

  但這裡畢竟地勢太狹窄了,實在容不下太多軍隊聚集。

  要不是這裡這個銀山十分要緊,麻承訓便直接去更東北面一帶的出雲了。那裡有個湖,湖的東西西岸有一大片位於南北兩山之間的平坦地帶。

  好在一共也只有百里路,並不遠。

  控制住了這裡,海陸夾攻過去也更容易在那邊建立真正的北路大營。

  「這石見,有銀,還有銅鐵?」

  數年時間過去,對馬島的宗義成也已經長成十六七歲的少年了。

  如今他已接受命運,剛好大明也有宗姓。

  現在他興奮地點頭:「正是,將軍。」

  麻承訓嘆了一口氣,遠眺了一下綿延的群山:「上了岸,總算知道這倭國想憑什麼抵禦天威。金將軍,我率軍攻下那山吹城之後,便由你先在此鎮守。仗且有得打,這石見既然多銀銅鐵,自是要好好用上的,總不能軍資都從大明運來。」

  金景瑞隨他而來,帶著朝鮮的大部分將卒。

  「將軍放心前去便是,某定不讓石見有失!」

  「恐怕已采銀子大多運走了,若有俘獲,自是先用在鎮撫當地。」

  麻承訓並不糾結於誰控制著這銀山。

  聽說此前最盛時,一年能產出白銀近百萬兩。但這些年,產出已經開始越來越少了。

  明軍已到對馬島多年,這石見銀山恐怕是涸澤而漁,而且儘量儘快把所采白銀運走,以免後面有失。

  大頭仍是在如今這島上諸多權貴、尤其是江戶那邊。

  所以讓金景瑞先把這石見控制好,以這裡暫時的小利安那些願意或被迫來到東瀛的朝鮮將卒的心,這個更重要。


  他們是回不去了的。

  金景瑞作為代表朝鮮人的重臣,將來這東瀛諸礦的開採也有他的利益在內,他會經營好。

  麻承訓對於自己向前推進的功勞、俘獲更加心熱。

  據宗義成和對馬島上宗家其餘家臣的信息,這石見銀山自採掘以來,恐怕累計已經采出三四千萬兩白銀。

  小小倭島,還不只這一座銀山。

  這麼多的銀子,雖然經年累月下來已經通過海貿流出去不少,但所余自然仍舊十分可觀。

  「別給他們從南面調兵過來的時機。」麻承訓徑直吩咐下去,「標營整備休息一個時辰,就隨本將進軍!」

  麻貴離世,麻家的親兵則早已編入遼東所設標兵營,是精銳中的精銳。

  大明重視軍工之後,尤其是有了蒸汽機、改進冶鐵煉鋼技藝後,明軍精銳的著甲率已經提升到極高水平。

  山地行軍當然不便於重甲,可這溫泉津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十分靠近石見銀山。

  不到二十里的距離可以忍受。

  而一路過去,自是要不斷攻營拔寨,且戰且進。

  所以一個時辰後,先鋒的標兵營千五眾便全副武裝出發。

  實在不宜再帶上更多人了,只能這麼多人沿著山路先開路,後面再跟進,最後於山吹城下聚集更多火力。

  明明是十分不利的地勢,立刻就接戰的兵力又差距很大,可又有什麼區別?

  能夠部署在這裡的「鐵炮兵」數量總共不到五百,剩下便大部分是足輕。著甲的,則基本是江戶幕府建立後高級武士組成的旗本兵和地位低一點的武士組成的御家人。這部分的數量,分布於此的也不足一千。

  槍足輕根本到不了接戰距離,弓足輕的弓和鐵炮兵的老式火繩槍在射程和射速上都遠遜於明軍。而之所以叫足輕,便是因為著甲很少,「腳下輕便」。若都是冷兵器還好,可遇上了九雷銃和這最精銳的遼東標兵所攜帶的虎蹲炮,一路便是摧枯拉朽。

  這個局面在此前他們想奪回溫泉津時就已發生,此刻雖然是在他們更熟悉的山道上以高打低,卻也沒多少改觀。

  安原傳兵衛就這麼眼睜睜地看著明軍越來越抵近山吹城。

  作為銀山奉行,現在這邊軍事方面卻不由他做主。

  他所主管的銀山開採已經無法正常進行。

  礦洞都在外面,城中還有剛剛以灰吹法提煉出來的一批白銀。數目雖然不算多,如今卻眼看要落入敵手。

  「可惡!防備毛利聯軍那些叛徒的旗本還沒回來嗎?只有他們能稍微……」

  「有什麼用?大將,奉行大人!」有人已經畏懼提議,「趁他們不敢冒險快進,去出雲吧!」

  「這裡可是天領!就這樣放棄,去了出雲再切腹謝罪,還不如戰死在這裡!」

  「……有長崎的事,這裡也不是第一個被放棄的天領了……」

  「鍋島桑是戰死在佐賀的!」

  「大將!沒有旗本騎兵,根本就沒有辦法儘快給他們造成更大傷亡。御夷軍本部的策略是消耗戰,西國精銳何必在這裡……」

  「什麼叫消耗,難道你不懂嗎?這樣就放棄,消耗得了他們什麼?」

  安原傳兵衛聽著西國前軍諸將的爭執,心裡更加絕望。

  可他們目前還只是安坐城中,遠不及外圍山道上沿路哨卡、關隘里的守軍那麼絕望。

  「可以殺傷到他們的!瞄準他們的臉!」

  指揮的武士看著那邊密集的甲冑時時反射的點點光芒,他們頭盔頂上飄揚的小旗和紅纓讓人感覺刺目。

  渾身上下,唯有面部和裙甲下偶爾露出的腳可能被這邊命中。

  但他們的射擊戰術完全不像這裡由織田信長率先發揚、如今成為鐵炮足輕主要戰術的三段陣。

  他們都是以散亂隊形自行隱蔽又互相掩護著前進的,他們手上的火槍也根本看不到需要置入彈丸及火藥的操作。

  又往往先在火炮聲響後再往前推進一段距離,並且趁這邊躲避火炮轟擊時再攢射守軍。

  即便某些悍勇的旗本和御家人在他們的槍響後衝出去,也往往不知從哪處又響起雜亂的槍銃聲。

  槍銃聲似乎沒有多少間隔,這是他們完全陌生的戰法。


  麻承訓在遠處用望遠鏡看了看戰況後就說道:「甲冑護身,兵器更強。傳我將令,不畏艱險,分出左右兩哨,每三銃伍配一個炮伍,自林間一路清過去,每個小隊帶一條舌頭、一個通譯。」

  專門的號聲被吹響,前方的統兵將令在又拿下一個哨寨之後就著手安排。

  很快,就有約摸三十人的數支小隊往更多的岔路散開去攻擊,而非聚於溫泉津通往山吹城的主要山路。

  「嘿,他們那些背著旗子跳出來的人,和咱們頭盔上的小旗子倒是挺像啊。」

  「還不都是為了讓人知道自己隊在哪。別管這些,你問問他,路怎麼走好走。這翻山越嶺的,要命!」

  通譯都是在對馬島上就練了的,朝鮮人和對馬島上的倭人都有。

  舌頭,自然是之前在溫泉津俘虜的人。

  「頭,讓他帶咱們去礦坑!」

  「礦你娘的!你以為礦里就是白花花的銀子?都是石頭!」

  「那就帶去煉銀的地方?」

  「在城裡!別囉嗦了,別都聚得這麼近,忘了平日裡怎麼作訓的?到處亂走,被大軍圍了又怎麼辦?剛放了幾銃,就當自己一可敵百了?你他娘的背了幾個彈匣?」

  至此,山吹城的北面已經是到處開花。

  他們非要在城外還布置一些防線,明軍就乾脆分散開來了一些,以扇形推進。

  畢竟戰損比不成比例,一支這樣的小隊,若都是這種山地里無法展開的作戰環境,恐怕能夠拔除人數過百甚至更多的小寨堡。

  御夷軍本部那邊,前線的情報不斷傳來,總大將酒井忠利已經有些不知所措。

  在西國外樣大名觀望的觀望、還有人跟著毛利輝元想「叛國」之後,御夷軍本部反倒成為長遠看來的前鋒。

  以西國狹長的地勢消耗明軍的想法如今看來變得不現實,足輕軍面對明軍精銳若是如此不堪一擊,還有多少人甘願前去付出生命?難道要以御夷軍本部的精銳來頻繁冒險進入前線拉扯?

  「唯有在關原合戰了,只有旗本騎兵能夠製造勝機,再提前隱蔽一些伏兵在周圍。他們是難以偵查到所有地方的。」

  酒井忠利聞言卻搖了搖頭:「毛利聯軍那些人……還有蒙古人的騎兵……」

  他難以想像蒙古人的騎兵真正在關西平原上馳騁起來的局面。

  「難道想後撤到大阪?總大將!」

  「不!」酒井忠利說道,「是必須阻止那支由黑船率領的艦隊!毛利輝元他們既然做了這樣的選擇,明軍精銳自然不能由山陽道遠道而來。他們最佳的策略就是由海上登陸,直接搶掠近畿這邊親藩大名和譜代大名領地,再從海上獲得補給。」

  「……這些叛徒!」

  此時此刻,狹長的西國及九州、四國這些外圍堡壘原本該是優勢、地利。但隨著毛利輝元等人帶著舊怨和將來野心的決定,再加上明軍南北兩路對九州島上分而擊之迅速控制,那麼下一步只要四國島再陷落,狹長的西國就不足以成為屏障。明軍借海軍實力,直接就能威脅關西的核心地帶。

  「大將軍不能再猶豫了。如果合戰敗退,關東一定會被迅速摧毀。我們能支援四國島的兵力有限,需要江戶重視四國島。不論是島上的譜代大名還是外樣大名,江戶需要拿出辦法讓他們盡力抵禦外敵!」

  酒井忠利補充道:「如果讓蒙古人上了岸,在關原的籌謀不可能有勝算。唯一可能創造勝機的旗本騎兵,一定不能被蒙古騎兵牽制住!」

  消息在關東關西之間往來。

  這回,蒙古人是真要來了。

  不同的是,他們這次是跟著更強悍了的漢人來的。

  還有號稱復仇的朝鮮人……

  酒井忠利其實也想撤退,也許從關西到關東這一片新縱深才是可能消耗敵軍的地方。

  可是若撤去關東了,京都怎麼辦?

  幕府畢竟是幕府,秀忠大人是被封為征夷大將軍的存在。

  捨棄了京都,他本就不及加康大人的名望又會剩下多少?已經有名無實的皇居內,會不會立即轉封毛利輝元,再讓關東外樣大名甚至譜代大名們望風而降?

  關西,必須有這一場大戰。

  哪怕此後再撤退都行。

  酒井忠利不能說蒙古人不能上岸的真實原因:有大量騎兵存在,能夠安然無憂地撤退嗎?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