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無題

2025-04-22 13:30:01 作者: 斷刃天涯
  第543章 無題

  一大早黛玉就起來了,對著鏡子收拾自己。

  賈敏進來的時候,臉上全是寵愛的戲謔,黛玉從鏡子裡看見母親時,起身時狠狠瞪了一眼紫鵑。

  「你啊,這樣子你父親見了得多上心,怕是上值的心思都沒了。」賈敏笑著調侃一句,丈夫的心思她最清楚了。

  黛玉這才害羞的低頭,拉著賈敏的手搖晃身子撒嬌:「大不了做老姑娘。」

  賈敏抬手輕輕點了一下黛玉的額頭:「去處哄你父親上值。」

  林如海一個人坐在餐桌前,手裡端著茶杯,眼神呆滯的看著前方。

  黛玉至身後,抬手給他捏肩膀,林如海這才露出微笑:「昨日二殿下的消息送到,荷蘭人同意開啟談判,只不過要來京城談。雖然是緩兵之計,只要願意談,總比繼續打要強,」

  黛玉聽了忍不住問:「洋人只有知道打不過,才願意談,為何不乾脆點繼續打呢?」

  林如海很願意跟黛玉談這些,畢竟嫁過去之後,與賈璉能有思想上的交流才是長久之道。

  「廣州市舶司每年二百萬元的截流,這些年戶部的日子過的緊巴巴的。再說了,錢經過賈璉的手花出去,眼紅的人多了。」

  這麼一說,黛玉就明白了。這其中牽扯的利益太大了。

  海軍太過燒錢了,賈璉坐鎮廣州,想取而代之的人太多了。即便是賈璉不貪,每年的進項也不下二十萬元。

  這其中還牽扯到銅的買賣,大周缺銅,西洋人用銅錠做壓艙石,運到後出售是一個價,賈璉拿到手轉一下,又是另外一個價。

  西洋人用銅錠換瓷器做壓艙石,可謂一舉兩得。靠著這一招,廣州港的貿易一直很穩。洋人不主動北上,其他港口的官員就只能幹看著。

  孫化貞出事之前,已經有不少人彈劾賈璉有擁兵自重的嫌疑了。

  為長遠計,林如海還是希望賈璉早點從廣州調走。都是做官,在外面坐鎮與在京城皇帝跟前,完全是兩個情況。

  黛玉讀書多,自然知道這裡面的差別。

  儘管心裡對於女兒的事情很不爽,林如海還是正常去上值了,快過年了,今天是年前最後半天的班,上完就可以放假了。過年期間輪值另說。

  從這點,大周朝對於文臣還是很寬容的。皇權時代,皇帝不會輕易出城,文臣們也不願意看見皇帝出城。皇帝也不接受內閣大臣們代表皇帝去地方慰問,所以呢,現代社會那種一到過年,領導人都要四處慰問的現象是不會發生的。這裡過年是真的能放假休息。過年最辛苦的,就是九門鎮守軍,以及龍禁尉、神機鎮這些武裝力量。

  林如海剛出門不久,賈璉就到了,隨行的還有一車禮物。新式的四輪馬車,運載量不是兩輪車可以比的。

  賈敏聞訊之後,叫上還在裝矜持的黛玉一道出迎。

  自車上下來,步行走側門入內,見母女二人已經先等著,賈璉上前見禮。

  面對黛玉時,賈璉一副深情臉:「妹妹清減了!」黛玉深情對視:「璉哥哥辛苦了。」

  賈敏在一邊被餵了一嘴,哼了一聲。黛玉趕緊欠身道福,問候一聲,不再對視。

  賈璉這才趕緊獻寶,帶回來的禮物里,賈敏一個箱子,黛玉一個箱子,打開一看,裡頭全是各種顏色的寶石、玳瑁、翡翠首飾等貴重物品。車上還有一個大箱子裡,裝的全是象牙。這些東西,大部分是賈璉從馬尼拉搶回來的,翡翠則是專門派人採購的。

  就這兩箱子裡裝的東西,在京城的地面上,沒有五十萬兩拿不下來。就這,還沒算車上裝的其他禮物。

  【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101kan.com】

  「南洋那地方,貴重小巧的物件不多,金銀俗物恐妹妹不喜。這裡有啥妹妹喜歡的,以後我讓人多弄一些。」

  儘管出身富貴,賈敏一次看見兩箱子的貴重物品,也是暗暗心驚,心道這璉哥兒,怕不是把從南陽弄回來的好東西都送過來了吧?回頭王熙鳳知道了,怕不是要跟他鬧。

  女人嘛,精神寄託和物質寄託,沒有太明顯的分野。

  網上很多女人對男朋友要求這個要求那個,實際上是中了網上一些雞湯販子的毒,看不清自己。

  經濟利益她要,情緒價值也要,既要又要。

  現實中高價值男性群體占比很低的,有些看不清自己的女人,耽誤了也就耽誤了。


  成年人呢,為自己的選擇買單。

  (PS:真有感而發,家裡有個閨女。)

  賈敏和黛玉都能感受到賈璉的重視,林家是不缺銀子,也不至於每個人弄一箱子這些寶貝。

  賈敏和黛玉拉著賈璉坐下談話,期間主要是黛玉在問他南洋的事情,其實每個月的通信都有講過,只是比不得當面細說。

  賈璉口才不錯,南洋戰事,條理分明。太血腥的就不說了,只是說一些大勢和用兵的原則。

  賈敏則關心賈璉在南洋時,有沒有因為瘴癘而生病。

  瘴癘這個東西呢,通俗的講法有兩個主要的原因,一個是中醫說的水土不服,一個是瘧疾。

  賈璉的軍中嚴禁喝生水,大大的降低了水土不服的影響,但是瘧疾沒法子,蚊子是會飛的。只能是儘量的滅蚊,防蚊。

  嗯,無法根絕。越往南方,蚊子就越多。一個是水面多,一個是氣溫高,蚊子一年四季都在繁殖。

  說完了南洋的事情,黛玉又問起江南的事情,賈璉只好繼續。

  別的女人可能不喜歡聽這些,賈敏和黛玉倒是聽的很認真。

  說到賈璉在蘇州整治士紳時,黛玉不禁問:「江南乃稅賦重地,本來稅賦壓力就大,民間抗拒不是很正常的麼?」

  賈璉聽了並無不快,只是暗道:黛玉在現在,也是個鍵政高手。

  「妹妹說的對,只是不全面。」賈璉高興黛玉喜歡談這些,王熙鳳就不愛說這些。

  後院的女人視野開闊一點,賈璉不認為是壞事。

  「哥哥仔細說說。」黛玉也來興致,她素來喜好歷史和政治。

  嗯,賈璉稍稍沉吟,想著如何簡單的解釋清楚,又不會犯忌諱。總不能說階-級矛盾吧。

  「江南富庶的根源在於地理環境帶來的物產豐富,當地士紳能享受富庶生活的前提是朝局穩定。妹妹讀過史書,知道亂世是個什麼樣的慘狀。天下一旦亂了,江南富庶之地,就是群狼環視的局面。天下亂了,江南士紳們可能就是最肥美的肉。江南人享受了朝廷提供的穩定環境,就有義務承擔必要的責任。人是自私的,江南士紳就是最典型的享受了好處,卻不願意承擔責任的代表。站在當今的角度看問題,無論如何,江南的百姓活的要比北地的百姓活的滋潤的多的多。」

  歷史上江南士紳最老實的時候,還是在清朝。因為清朝真的會殺人,真的會搞文字獄。

  賈璉的觀點,本朝的皇帝對江南還是太寬容了。江南士紳財富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會用手裡的財富交易權力。

  只有財富沒有權力意味著什麼,讀過史書的人都很明白。

  這也是很多資本家在完成財富積累後,一定會謀求社會地位的提高。

  聰慧的黛玉聽懂了賈璉的意思,下意識的輕輕點頭。

  「本朝的工商稅制度極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如果能填補上,財政收入將再上一個更大的台階。我在廣州期間,一直在嘗試解決這個問題,已經在對外貿易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賈璉所謂的嘗試,其實就兩個字「透明」,通過交易大廳,將一切都放在明處。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外商來貿易,交多少稅完全由市舶司說了算。內務府那幫人有多貪,賈璉可是太清楚了。說實話,也就是賈璉了,換成任何一個大臣,都不敢碰內務府的利益。

  斷人財路殺人父母,單單一個市舶司,賈璉得罪的人就少了。

  但怎麼說呢,有皇帝的信任,加上稅收大幅度的增加,手握兵權的賈璉根本不怕那些人。

  現在的承輝帝還是太手軟了,等到賈璉入閣了,第一件事情就是狠狠的整頓吏治,而不是現在只是抓考成法。

  考成法其實有很大的毛病,因為只看結果。下面的官員為了升官,為了出成績,肯定會狠狠的搜刮地方。

  不是說沒有那種有良心的好官,只是很少。這個真的跟制度無關,單純的就是官員的個人道德水準決定的。

  (PS:當先國內最要緊的危機之一,就是化-債。怎麼來了?稍微關注點時政新聞而非八卦的心裡就很清楚。說到化債,燈塔的36萬億債務,也不知道能撐多久。估計有生之年是能看見的。)

  兩人聊的起勁,賈敏便悄悄的離開,製造兩人相處的環境。

  如果是正常的大戶人家的閨女,絕對不會這樣放任男女相處的,黛玉這邊已經沒別的選擇了,賈敏和林如海只能認了。


  想到賈璉登門的林如海心不在焉,年前最後一次內閣會議,安排好值班的事情,就要正式放假了。

  承輝帝也注意到大家的心思渙散了,正準備宣布散會時,張庭恩突然提起一個話題:「二殿下的奏報,大家都看了。奧斯曼帝國的使者已經到了南洋,正月里就能到。荷蘭國願意就爪哇歸屬進行談判,代表也是正月就能到。再有就是西寧王傳來的消息,羅斯國的使者抵達迪化,最多兩個月就能到京城。如何與三國展開談判的問題,需要一個熟悉西洋事務的大臣坐鎮。為避免到時候手忙腳亂,還是儘快確定人選。」

  這事情急麼?真不急,畢竟人到了,還要在邊境滯留半個月,以免來使中有染病疫者。算起來,最快也要二月才能開始談判。

  現在年都沒到呢,時間還有的是。

  所以張庭恩這個時候提出這個事情,肯定是有所指的。

  承輝帝露出明顯的詫異之色,說明事先張庭恩並無溝通。嗯,現在說,也算是提前了。

  承輝帝沒有在這個問題上想太多,不就是針對賈璉來的麼?過去幾年,賈璉做的事情,實際上都是承輝帝想做的。

  張庭恩這個時候提這個,其實就是在暗示皇帝,該把人調回來了。

  承輝帝並沒說話,他不打算替賈璉做主,還是希望聽聽賈璉的意見再說。南洋的事情,看似大局已定,實際上還有很多事情沒做完。

  「荷蘭人要來京師談判,二殿下就不該答應,這是緩兵之計。」李清很明確的指出了問題的關鍵。以前他的態度雖然不明確,但更傾向於李元是肯定的,畢竟一個溫和的賢王,做文臣的沒有不喜歡的。現在的局面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李元都去了南洋了,想回來很難了。這個話看似是衝著李元去的,實際上還有攔著賈璉回來的意思。畢竟南洋那一攤子,一直是賈璉在負責。如果不是孫化貞中風了,賈璉還在婆羅洲呢。

  還有一個事情,內閣集體都是對皇帝很不滿的。那就是他秘密調賈璉回國去江南,事先真是一點風都沒漏。等到賈璉回到廣州,內閣才知道。

  「李相所言極是,賈不器還是兩廣代總督,此番回京也是來述職的,不能就這麼一走了之。」林如海這麼說,也是有原因的,他不能明著支持賈璉就此留下。這不符合程序。

  其實承輝帝還沒考慮這個問題,把賈璉留下來簡單,南洋丟給李元,皇帝也不是很放心。

  郭衍一看林如海都說話了,立刻接過:「陛下,賈不器確實是能臣,但凡事不能指望他一個人做吧?」

  潘季馴則是一言不發,這個事情他肯定不摻和。萬一得罪了賈璉呢?

  林如海不怕得罪賈璉,李清也不怕,郭衍與賈璉關係糟糕,他們都無所謂,潘季馴不行。

  承輝帝一番沉吟後,淡淡道:「年過了再說吧,不急於一時。」

  張庭恩其實也沒指望立刻決定,提一句讓皇帝有個印象的意思。他也是有私心的,攤丁入畝的事情受挫後,考成法的執行都受到了影響。內閣的威信不能被動搖,想要樹立內閣的威信,讓賈璉出手是最佳的選擇。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