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東南亞爆炸
方星河在海外的出名,在國內的媒體看來,突然且毫無徵兆。
而且奇葩的是,東南亞、日、韓、新加坡四大區域的熱度具備著截然不同的理由。
2000年中,正是東南亞從97年金融危機里逐步恢復過來的時間點。
復甦的經濟給民眾帶來一種具備著強烈傷痛記憶的希望,也讓各國內的精英階層開啟了一種反省。
這種反省十分複雜、矛盾、微妙,硬要形容,大體上是對西方的警惕、對民族意識的重視、對獨立自主的渴望、以及對米國爸爸的依賴和畏懼,綜合到一起,所形成的一種十分彆扭的「覺醒」狀態。
真的完全覺醒了嗎?
並沒有。
可那種基於民族主義的自立自強之渴望,分明的從每一個細節里透露出來。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方星河的「文化力量」滾滾而來。
《時代》亞洲版在印尼、泰國、馬來、越南、菲律賓五國的銷量,加起來總共只有4
萬本,平時大體上是這個數字。
這一期,最開始時仍然是差不多的銷量,可能因為方星河封面上那張臉而多出來一些,兩三千本,波動微乎其微。
但是,隨著中英文雙版本的採訪被各國精英們進行解析,進而在報紙上引發討論,銷量開始緩慢爬坡。
泰國作為危機中心,被割得元氣大傷,靠著出口和旅遊業的高增長,也並未能夠挽救銀行業的崩潰。
極高的失業率讓泰國國內這兩年充斥著怨氣和對西方金融資本的仇視。
時任泰王的拉馬9世開始強調「自足經濟」,而首相川力派則把努力的重點放在了金融體系改革上面,但是三年任期一晃而過,情況並沒有明顯改善,民間的不滿越演越烈這直接為明年民粹政府的上台理下了伏筆。
方星河的採訪內容,堪稱是完美切合了泰國民間的情緒,導致一經翻譯成泰文,在報紙上剛剛開始討論,就引發了巨大的熱度。
著名的佛教思想家、文化保守主義者素拉·司瓦拉作為「入世佛教」運動的倡導者,
曾經多次批評西方消費主義和文化殖民,第一時間就從多種角度盛讚方星河的思想。
首先,他對方星河講的那個「天主教與龍華寺」的小故事大加讚賞,認為華夏的佛教在入世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已經成為底層文化中極其重要的一元。
其次,他極度支持方星河關於「信仰應該自由地滿足精神需求」的論述。
再次,他引用了方星河那段對於文化力量的詰問-
「它到底是形於外,亦或者化於內?它到底是一種可以描述的主義,亦或是一種不可強名的精神?它到底是尼采的權力意志,亦或者是馬克思的鬥爭戰場?」
並加以本土化改良一「我們有著不同的國情,佛教是我們文化力量的根源,西方的那一套既不適合我們的民族特性,也不符合我們長期以來追求的心靈平靜。
我和其他佛法大師在關於菩薩道的理解上有一些分化,但在這一點上具有完全的共識。
即:我們的行為可以世俗化,但精神世界必須超脫。
泰國的文化根源從來不是西方的什麼主義,而是由佛法引申出來的智覺,緣起性空,
我想通過社會行動消除苦難的外在根源,他們通過四聖諦斷除無明,這不是我們文化力量的分裂,只是同一種文化力量在不同實踐路徑下的外化區別。
尋根溯源,泰國的民族精神既在佛里,又在覺外,便如同方星河所言:我即是自己的佛。這也未嘗不可.」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思想,他盛讚了方星河的方法論。
「相信、貼近、實現,雖然方星河持有著和我們截然不同的信仰,但他已有一顆光明佛心。
出於一顆佛心提出的文化戰爭,是在衝突中踐行慈悲,此善大焉。
我們也必須要在符合佛法的前提下,對西方的文化侵略實現有效抵抗,保護我們的傳統藝術、語言和宗教等等一切構成文化力量根源的寶貴財富」
當「光明佛心」這個詞兒從泰國報紙上被翻譯回國內之後,別說大小媒體憎嘩,就連國內的佛學界都憎嘩了。
不是,你們入世佛教這麼猛的嗎?這個詞兒都敢濫用?!
其實國內的佛學界對方星河沒啥意見,學的是武當派功夫又如何?沒入道籍,那就不代表宗教。
甚至,方星河對龍華寺的友善,也讓佛學界特別欣喜。
但是他們方方沒想到,國內的佛學界沒出來蹭熱度,隨便文化爭論怎麼發酵都死死閉嘴不發一言,結果是海外的佛教把小方供上了佛龕。
這下子,他們不想聲也不行了,因為媒體的採訪已經追到了那幾位佛學大師面前大師,入世佛教是怎麼回事?怎麼好像整個東南亞的佛團都在聲援方星河?
確實,除了泰國之外,像什麼越國的一行禪師、斯里蘭卡的鄉村禪師、緬甸和菲律賓的文化左翼,都在藉由方星河的文化力量進行反思。
聽起來好像挺離譜的,其實真就是恰逢其會。
原本在這個年代,各國也都在「反西方」。
這些學者的共同點在於強調本國主體性,反對將西方模式視為唯一發展路徑,更加反對文化侵蝕。
這些國家學術界的反西方論述常與反威權、反全球化或本土文化復興交織,並非單一維度的「排外」。
恰好,方星河的觀點既有民族性,又有中立理性。
他在後面講的那段話:「近現代以來,思想上仰慕西方,心態上傾向西方,行動上學習西方,都不是錯。非但不是錯誤,甚至是對我們走獨立道路的一種極好補充一旦這種聲音徹底消失了,那反而是我們最危險的時刻。」
被多方廣泛接受。
因為東南亞的反西方浪潮本身就不激烈,額,也不是不激烈,而是一邊反一邊親,很擰巴。
或者也可以形容為,此刻,整個亞洲都是這樣的擰巴。
核心原因是在經濟上拒絕不了全球化浪潮,不可能回到故步自封的本土保護主義道路上,但又有著迫切的保護文化自主性的需求,所以只能尋求一種溫和改良。
方星河的思想核心,正是「在文化上獨立,於文化領域堅決抵抗,但在科技經濟等領域繼續學習合作」。
這是一條已經被歷史證明了絕對行之有效的正確道路。
而方星河把道理講得很通透,又自帶一種因為絕對自信所產生的強悍感染力。
這種感染力,是道理得到廣泛認可的關鍵。
一個畏畏縮縮毫無魅力的人,講的東西再怎么正確,都得不到承認,
可方星河以他充滿迷惑性的顏值、充滿侵略性的眼神、充滿煽動性的言辭,征服了太多持有同樣觀點的人。
這就像是一個正確的人振臂高呼,應者雲集,使得影響力倍數放大了。
於是,由他引發的東南亞民族主義大爭論,一日比一日激烈。
必須鄭重說明的是,並非沒有人反對他。
比如泰國傳統佛教的大禪師,阿姜摩訶布瓦,他曾經批評過現代佛教的「世俗化傾向」,這一次也忍不住批評了兩句方星河與素拉。
「方星河小友並無佛性,反而極具魔心。
何為正念?
觀照而非評判。
接納緣起,轉化執取為慈悲,否則,倘若一生執取「否定」,臨終時只能看到此生最頑固的執念投射一一一具被概念折磨的肉體。
應以空性破除孤立,以利他消融對立,思之日:本無「爛肉」可剩,亦無「人」之可得。
若能如實觀照五蘊的升起滅去,停止對自我的編導,則每一步否定或認同,皆成通向覺醒的台階。
但若一味執妄,則怒便成獄,喜而困身,終不得解脫也。」
入世佛教和傳統佛教的論戰持續了很久,大師們立論之後就沒有再發言,然而徒子徒孫們就掐得熱火朝天。
入世佛教極其喜歡龍華寺的世俗化融入,更喜歡方星河的方法論,略微修改就能作為教派現實實踐的外部支撐一一華夏這種文明古國都在這樣做,我們作為東亞霸主文化圈裡的一員,為什麼不能與時俱進呢?
然後傳統佛教就炸了毛,圍繞著佛法一頓辯經。
其實那篇批評,以及後續的爭論,壓根就沒有傳到國內,但是真實展現出來整個東南亞對於「文化戰爭」的敏感程度。
各國面對著不一樣的環境,也有不同的情況,
越國南北分裂,南方仍然堅持西化,北方高舉「追溯民族正統」之大旗。
馬來內部因為民族意識難以凝聚,幾大主體民族各有立場,並且在「意識」問題上矛盾激化,產生了影響深遠的抑華趨勢,而華人則以更加堅決的態度誓死捍衛文化立場。
印尼情況最糟糕,正處於軍政府向民主轉型期間,本期《時代》一邊受到焚毀封禁一邊受到借題發揮。
李家坡經濟復甦強勁,但上層精英對「文化力量」議題態度暖味,不聽不聞不討論,
民間頗有默契,整體持批駁態度。
緬甸最離譜,某位高舉民粹大旗的軍閥的喉舌媒體藉由方星河的文化力量社評高喊出一個聳人聽聞的口號一「我們需要一位領導人,一位具備遠見卓識的領導人,一位有勇氣把他的敵人的骨頭碾碎成渣的領導人,現在他來了,他就活在今天,他將帶領他的人民走向民族獨立、文化覺醒、人民有尊嚴的最終勝利!」
其實這些細節跟方星河有個屁的關係?
沒有。
國內媒體對於東南亞各國國內的政治經濟報導都沒有幾篇。
國內媒體只專注於寫一件事:「方星河登封的本期《時代》雜誌在東南亞銷售火爆,
銷量數倍增長,各國精英紛紛誇獎方星河是一位具備了『東方文化力量根源意識的新生代代表人物」。」
至於是不是真的誇了,到底是誇獎多還是批評多,國內百姓完全不得而知。
就這樣,總共十幾萬冊《時代》雜誌撒到近10億人口的東南亞,居然變成了「方星河征服東南亞」,簡直是離譜他媽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
這件事的本質是經濟主權的喪失所導致的文化主權焦慮,由此激活了東南亞各國本土化運動的進一步興盛,正好被方星河的採訪所點燃。
方星河只是一個引子,是他的東方大國背景提供了最基本的敘事價值,然後由他的煽動性發揚出最大的影響力。
比如吉特·普密薩和頌吉·賈圖西皮托等學者,其實一直都在反思和批判西方文化霸權。
有沒有方星河,人家都在奔走,都在改革。
但是,他也確實在東南亞的精英階層里實現了知名度破圈。
多家東南亞報紙稱他為「來自神秘東方古國的文學天才」,甚至有部分「華奸」的吹捧遠比國內過分得多。
「他的著作具備著深刻而又幽邃的思想價值,在現實性、藝術性、批判性等等方面領先我國現代文學一整個時代。」
「方星河是一個哪怕在霸主級文明里也相當罕見的千古奇才。」
「啊!不愧是我們的宗主國!只有在這樣延續五千年仍舊璀璨的古老文明里,才能誕生出像方星河這樣貌似潘安才比太白的頂級天才!」
額,有句題外話一一發出上述感慨的北越記者當天就被人把家裡玻璃砸得稀爛,結果他非但不悲傷,反而沾沾自喜,認為自己戳破了「部分土著狹隘的劣等民族自尊心」。
相關報導,從18號開始,被陸陸續續搬回國內,方粉們又雙高潮了。
18號當天,方星河再漲2點星耀,
19號,事情越鬧越大一一泰國最大出版社NanmeeBooks、文化出版署官員、以及汶萊語言與文學局高調赴華,不但聯繫上了時代文藝出版社,還得到了吉省外事辦的隆重接待。
當天的吉省新聞,用好大篇幅報導了這一「文化盛況」。
瞧見沒有?
東南亞的出版商,求上門來,要給咱家小方的著作搬運出海!
方星河自然沒得躲,當天被省里派車緊急接往省會,參加了座談會。
其實NanmeeBooks只是一個私營出版機構,當然,背景很硬,否則也拉不來出版署的官員。
而汶萊語言與文學局雖然是官方機構,但是汶萊才多大點一個地方?這幾個哥們估摸著純粹是蹭了Nanmee的機票出來公費旅遊了。
方星河並不覺得他們的到訪帶有任何政治意味,大概率是Nanmee見錢眼開,想吃自己的頭湯。
因此,他的興致並不高。
結果到了見面的時候,當場就被對方的陣仗嚇一跳。
對面一行十幾來號人,一看到方星河,馬上「哇」的一聲,就是那種非常明顯的驚呼。
什麼語言的議論都有,大抵上都是類似於「太師了」、「天神下凡」之類的感慨。
然後隨著帶頭的雙手合十鞠躬,所有人都對方星河雙手合十,鞠躬問好。
他們見誰都是這樣的禮節嗎?
方星河真不知道,只好回以道家作揖禮,一邊看向外事官員。
外事官也懵了,因為這幫人行的是特別正式的佛禮,結果撞上一個純道家的半桶水.—.
這場面就挺搞笑的,但是出版社使團不但沒在意,而且對方星河特別尊敬。
鍋,可能還在那句「光明佛心」上?
方星河也不知道,又沒人跟他解釋,對方的翻譯一開口就是「方先生」,搞得方總極不自在。
一個商業性的出版行為,你們給我帶什麼高帽?
等到坐下來開會,對方更熱忱了。
「方先生,我們會長已經拜讀過您的多部大作,對您的洞悉力和寫作文筆讚不絕口。
您在《蒼夜雪》里所寫的絕不是地域性的孤例,而是廣泛深存於所有文明中的黑暗地帶里的人性幽微。
我們會長對那個瘋狂又黑暗的反轉結局拍案擊節,並聲稱從中看到了好多發生在泰國國內的慘劇,但您的作品對於雪的意象性運用又有著無與倫比的殘酷美麗,這是我們南方國家永遠無法寫出來的韻味方星河恍然大悟。
他們很喜歡那一版「陳蒼死後重新睜開眼,被精神病院綁回去打針」的結局。
這種事兒,在政治黑暗官僚腐敗的東南亞各國,非常常態化。
本身就能共情,再加上東南亞壓根就沒見過雪,估摸著《蒼夜雪》的藝術性在他們心中已經拉滿了。
「我很榮幸。」
方星河也沒轍,且謙虛看唄「但是貴社會長有些過譽了。這只是一部很普通的作品。」
「不不不!能夠看懂它的人,沒有一個人覺得它普通!」
對面的領隊很激動,他也是一個中國通,不用翻譯就能順暢表達意思。
「就像您的《文化戰爭》一文,亦如《時代亢似》,您的文字極具力事,有一種根植於文化毅源的驕傲肆意,好的故事常有,但是好的書寫者不常有。請務必授權我們出版發行您的所有著作,我們一定用最尊敬的態度和最亢業的精神,去把它的精髓翻譯出來!」
對方確實太會來事了,可是方星河沒鬆口。
「對不起。《蒼夜雪》不可能麼行國外出版的,我記得我的經紀人已經拒絕過貴社一次了。」
是的,這不是NanmeeBooks第一次對《蒼夜雪》表達興趣。
上一回是通過電話溝通的,王查理直接拒絕掉了。
這一次,他們親自前來,方星河仍然拒絕。
座談會聊了很多閒屁,但真正重希的就這一件事情。
別的書和文章都可以出版翻譯,唯獨《蒼夜雪》不行。
三且方星河另外的一個理由也十分犀利:「《蒼夜雪》還是一獅禁書呢,沒有國家總署的點頭,我不想談論它的任何其餘可能。」
NanmeeBooks馬上又去掉頭找國家出版總署,沒有得到明確回應。
19號結束,方星河又混到2點星耀值,喜滋滋睡覺,
20號,1點。
21號,對於東南亞的報丙,國人看膩了,這天沒有陵漲。
22號,日媒和韓媒的報丙又開始倒亞國內,國人的熱情重新被點燃,畢竟日韓是真正的發達國家,此刻最值得嚮往的人間天堂之二。
23號,來到國內的東南亞出版社聚到了6家。
緬甸的SarpayBeikman,政府控制的官方出版機構。
越南的文學出版社,出版經典文學、現代小說付翻譯作品,代表官方文化導向。
菲律賓的ReBookStore,最大的教材出版社,與教育獅關係緊密。
丫撾的國家出版社,政府唯一官方出版社。
打眼一掃,信奉佛教且國內有入世教派的國家,基毅都對方星河的作品興趣。
很多國人都搞不懂了一一方星河的文化力事采似,明明將傳統宗教信仰放在了一個很弱勢的位置上,為什麼這些佛教國反對他那麼尊重?
其實這是不理解傳統信仰和世俗化信仰的區別所導致的誤判。
在方星河所構建的思想體系中,最被東南亞看重的點不是「信仰自由」,三是「信仰世俗化的方法論」。
這東西不但迎合了入世佛教的「僧侶參政」意圖,也深得民粹主義統治者的心。
等於是在原毅兩種平油的力事中間,憑空插了一腳,起到了一種推動作用。
並不是每個東南亞國家都喜歡這套東西,但是,在每一個東南亞國家中,都有很一獅分精英覺得應該利用這套東西麼行文化主權獨立運動。
隨著方星河的《文化戰爭》、《性、暴力、和謊言》等多篇反西方文章被翻譯回國內,他開始具備一種獨特的影響力。
一一瞧,一個不屬於國內的文化自立領軍人,既不會對我們的統治五生任何實質性的影響,又能借著他這個筐,來裝我們自己的東西,那為什麼不吹捧他呢?
所以其實說白了,方星河的影響力很虛,但他又確實成為了某種代表。
三這種很虛的影響力通過國際關係出口陵轉內銷,忽然就具備了一種實際的價值。
國家出版總署開始頭世發麻25號,日毅四出版社之一的角川書店)無徵兆地出現在吉省,社長角川歷彥非常禮貌地拜似了方星河之後,直飛首都,詢問《蒼夜雪》是否具備國際出版資格一事。
國家出版總署頭世不麻了,他們的頭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