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穿在1977> 第742章 各就各位

第742章 各就各位

2025-03-29 11:31:45 作者: 狸貓換銀子
  第742章 各就各位

  轉眼間人去觀空,直到這時張玄松才呼出一口長氣,伸手一把抓住身旁的林遠祥,緩緩坐在檐廊下的條欄上,「累死我啦。」

  林遠祥扶著他坐下,沒好氣地說道,「你就陪著說說話,有什麼累的。」

  正好這時忙完的九個小道士排著隊過來,他便指著那些人說道,「看看人家,他們才累。」

  張玄松扭頭看去,見到九個小傢伙乖巧地站成一排,頓時喃喃說不出話來。

  他們從大清早過來,一直忙到現在,就沒怎麼休息過,相比之下,自己什麼也沒做,確實比不了。

  倒是陳凡提著劍走過來,笑著替他解圍,「三師父是心累。幾十年的夙願一朝實現,心神有些激盪很正常。」

  張玄松頓時嘖嘖有聲,抬頭看向林遠祥,「看看、看看,還是我徒弟了解我!」

  林遠祥兩眼一翻,「你徒弟還是我找來的。」

  張玄松兩手一攤,「當時我也要去,你不是不讓嗎。」

  林遠祥視線瞟向某處,很是不以為然,「一條腿你還想到處跑?」

  張玄松頓時氣結。

  陳凡眼看倆老頭兒進入日常鬥嘴時間,便不去管他們。

  正好姜麗麗率先從偏殿裡跑出來,小臉紅撲撲的,跑到他面前,拉著他的衣袖仔細打量,「你沒事吧?」

  陳凡看看她,再看看緊隨其後的姜甜甜,張開雙臂笑道,「能有什麼事?這不好好的嗎。」

  隨即將手裡的劍遞過去給她,「這個先放後面的方丈室,回頭我做個劍鞘套上,以後就是朝陽觀的掌門佩劍。」

  方丈這個詞本來在古代神話中,是指海上三大仙山之一的方丈、寓意為神仙居住的地方,後來被道教借用,成為道教十方叢林中最高領導者的稱呼。

  倒是主持才是漢傳佛教的專有名詞,本義為「安住之、維持之」,是指掌管一個寺院的主持僧。

  唐代的百丈懷海禪師建立住持制度後,根據《維摩詰經》所載,「身為菩薩的維摩詰居士,其臥室一丈見方,但能廣容大眾。」便將住持的居室命名為方丈,此後方丈、方丈和尚也成了住持的尊稱。

  這個方丈和那個方丈,其實不是一回事。

  所以朝陽觀觀主的房間叫做方丈室,一點問題都沒有。

  姜麗麗雙手去接劍,到手裡猛地一沉,不禁有些驚訝,「怎麼這麼重?」

  姜甜甜有些好奇,伸手去拿,「很重嗎?」

  哪怕心裡有了準備,等真拿在手裡,她依然有些吃驚,「怕不是有十斤了吧,你剛才怎麼舞得那麼快的?」

  陳凡笑道,「我掂量了一下,應該有十二斤多一點。」

  

  至於舞劍的速度,只要不是太過沉重,將劍舞動起來之後,就可以利用其慣性、運用太極借力打力的原理,使其越來越快,其實並沒有花費多少力氣。

  但是若真的要比劍,還是輕巧的劍好用,這柄劍只能以拙破巧,碰上劍術一般的還好,萬一對手劍術相當、甚至更高,那就糟糕了。

  這也是舞劍的時候,陳凡才想明白的道理。

  他猜測那位老爺子確實氣力不足,只能取個巧,用這種方式同自己比試,結果還是輸了,難怪會那麼鬱悶。

  聽到陳凡的話,姜甜甜忍不住瞪大眼睛,「這麼重?」

  雖然心裡很好奇,為什麼會有這麼重的劍,但現在還不是說話的時候,她便捧著劍,和姜麗麗一起往後院走去。

  陳凡這才轉身看向那九名道徒,先緩緩走到他們跟前,看看他們一個個低著頭,略顯侷促的樣子,便笑道,「劉道長都跟我說過了,朝陽觀新立,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以後道觀維持,還需要各位費心費力。」

  九人見他如此和氣,心裡緊張的氣氛稍微放緩了一些。

  陳凡又問道,「你們可有道號?」

  這時站在最邊上、看著年紀最大的一人上前一步,拱手捏了個陰陽子午連環訣,身體下躬,印訣與額頭平齊,恭恭敬敬地說道,「回觀主,我等皆有道號,並攜帶了『道籍』,可供觀主查驗。」

  陳凡眉頭輕挑,準備還挺充足啊。

  道籍有兩種解釋,一種是道教典籍,另一種就是道士的檔案袋,或者說是花名冊,登記了本觀道士的詳細信息,……但不包括生辰八字,道士的生辰八字會單獨用一張符紙記錄,名為「命籍」。


  不過現在很多道觀已經沒那麼多講究,只用一本花名冊進行管理,名冊上的信息要與「度牒」,後來改為「道士證」上面的內容一致就行。

  本來道觀荒廢這麼多年,已經很久沒有在道協登記的新道士,奈何這些人就生活在道協窩子裡,各種物料齊全,自然什麼都好說。

  陳凡仔細看了看他,輕輕點頭,「取道籍來看看。」

  小道士應了一聲,迅速跑向後院。

  陳凡則袖袍一揮,「隨我去正殿說話。」

  步入正殿,他轉過身來,盤腿坐在蒲團上,再打了個手勢,其他人便在他對面坐下,還沒忘了給去取道籍的人留個蒲團。

  不一會兒小道士跑回來,恭敬地雙手將一本薄薄的冊子遞到陳凡面前,「觀主,道籍在此。」

  陳凡接過去,輕輕點頭,「且坐。」

  說完自己先愣了一下,怎麼講話有點古里古氣的?

  隱約間感覺有光影浮動,他抬起頭來,只見李尚德、林遠祥、張玄松三人湊在窗戶外,偷偷往裡看,不禁嘴角微抽。

  你們這是在幹嘛?

  頓了兩秒,他還是昂頭對著外面說道,「師父,現在都沒外人了,你們也都進來唄。」

  話音落下,外面三人嚇了一跳,莫名有種做壞事被抓現行的感覺。

  不過三人身經百戰,這點小事,連場面都算不上,便各自乾咳一聲,若無其事地走進來,左右看了看,自覺到角落裡一張長板凳上坐下。

  張玄松還扶著拐杖揮了揮手,咧嘴笑道,「你們聊你們的,我們就看看。」

  陳凡笑了笑,轉頭對著面前的九人說道,「這位是朝陽舊觀的玄松道長,也是本道的師父,日後爾等若是有緣列入朝陽門下,他便是你們的師祖。」

  九人立刻微微側過身子,對著張玄松打了個道稽,「見過師祖。」

  陳凡嘴角微抽,倒是會順杆往上爬。

  再去看這些人,左邊坐著三個小道士,右邊是六個小道姑,九人眼巴巴地望著自己。

  陳凡低頭掃了一眼花名冊,隨即說道,「你們各自報個名吧。」

  剛才去拿花名冊的小道士立刻站起來,躬身行禮,「雷空雲見過觀主。」

  等陳凡輕輕點頭,他才順勢坐下。

  從他往後,眾人依次自報名號,分別是雷空風、雷空雨、許賢貞、許賢微、許賢靈、劉隱月、劉隱霞、劉隱虛。

  之前劉道長說過,這些人都是孤兒,被抱回道觀便養了下來。

  他們原本無名無姓,便由道長們取了名字。

  姓雷的都來自白雲觀混元派,這一脈的祖師是南宋雷默庵,就跟著姓了雷。姓許的不用多說,姓氏來自於創立了淨明派的許真君。最后姓劉的,卻是全真海蟾劉祖一脈。

  姓名中間的字號,代表了他們在原來門派中的輩分,分別是混元派空字輩、淨明派賢字輩,以及劉祖派隱字輩。

  若是以後他們改投朝陽觀,那就要按照嵛山派的字號去排序。

  而嵛山派的輩分字號有點長,……好吧,好像全真七子開創的門派字號都有點長。

  嵛山派的是「清靜無為道,至誠有姐名,金玉功知巧,通此加地仙,玄沖宗義德,茂演教宏元,中和真法永,智慧保神全,恭敬成希盛,璞福世康寧,蓮開丹書鑒,廣大復圓融,旅泰萬古續,常義現榮陽,潔淵威錦量,行滿卯惟祥,未修空妙瑞,闡言守忠良,虞悟客一回,朴極獻崶馥。」

  張玄松是玄字輩,所以陳凡應該是沖字輩,按照道門的規矩,他的道名應該是「陳沖凡」,然後號「沖凡子」?

  想到這裡,陳凡不禁瞟了一眼張玄松。

  便看見他視線上瞟,似乎在研究頭頂的樑柱似乎有什麼不同?

  陳凡不禁嘴角微抽,果然張師父連道觀的輩分排序都不記得,才隨意給自己起了青蓮這個道號。

  現在想改也不好改,就這麼著吧。

  反正在道號上面,不守規矩的道士多了去,什麼沖虛、清虛、太和、歸真、凌霄、清微、玄明之類同名的道號一大把,不在前面加個某某山某某觀,都不知道誰是誰。

  開心就好。

  合上花名冊,陳凡又問了幾個問題,等將他們的情況了解得七七八八,最後才說道,「平時我在觀里的時間比較少,玄松道長會經常過來看看,道觀的日常打理,就要靠你們了。」


  聊了一陣子,他們此時也放鬆了一些。

  聽到陳凡的話,雷空雲當即打了個道稽,「謹遵觀主法旨。」

  陳凡笑了笑,繼續說道,「道觀中,有觀主方丈、監院、都管、知客、巡照、文書、庫房、殿主、都廚等職。

  如今我為觀主,監院便請玄松道長暫代。」

  張玄松就是占個名頭,卻連道籍都沒有,只在觀里做個監管工作。

  說到這裡,陳凡看了看雷空雲,說道,「你就暫代都管之職。」

  雷空雲微微一愣,他對自己的定位就是過來做「雜役」的,之前總是出頭,只因為這些人裡面他年紀最大,以前在觀里,那些弟弟妹妹也習慣了聽他的話,卻沒想到會被觀主任命為都管。

  都管可是觀里除了觀主方丈和監院之外,權力最大的人,需要協助觀主和監院處理大小事務,統理各項雜務,這也是自己能做的?

  陳凡卻不管他滿臉惶恐,隨後看看其他人,繼續說道,「剩下的職務,你們可有自薦的?」

  幾個十幾歲的小道士頓時面面相覷。

  幾秒後,一個小道姑舉起右手,弱弱地說道,「方丈,我會做飯,能做都廚嗎?」

  陳凡看向她,記得是叫劉隱月,難得她自告奮勇,當即笑著點頭,「可以。」

  其他人一看,頓時醒悟過來,紛紛舉手。

  「我會寫字,我可以做文書。」

  「我會算帳,我能做庫房。」

  「我會……」

  剎那間,連負責禮儀和安全的「巡照」、負責殿堂的香火和供品管理的「殿主」都被認領。

  就剩下要跟人打交道的「知客」無人問津。

  六個人有了職務,最後剩下的三個眼裡透著驚恐,緩緩低下腦袋,裝起了鵪鶉。

  陳凡看著許賢靈、劉隱霞、劉隱虛三個小姑娘,嘴角忍不住露出一抹笑意,「最後還有一個知客,你們誰來做啊?」

  三人偷偷互相看了一眼,都希望對方能上。

  其他人則暗暗鬆了口氣,慶幸躲過一劫。

  他們從小在道觀里長大,對道教的禮儀、規矩全都門清,平時跟著那些道長,也沒少學本事。

  唯有接人待客一項,從來沒有試過,甚至在今天以前,連外人都沒怎麼見過,哪敢當這個「知客」?!

  等了幾秒沒有人主動,陳觀主便乾綱獨斷,對著三人說道,「那就你們三個一起吧。」

  三人迅速抬起頭來,眼裡滿是驚慌。

  啊?

  知客?這個真不會啊!

  其實除了這些職務,一個完整的道觀裡面,還有負責道教儀式和法事的的「高功」,負責誦經和講經、並管理藏經閣的「經師」,以及負責道觀清潔、維護、烹飪等工作「雜役」若干。

  劉道長送來的這些人,本來就是準備在朝陽觀做雜役的,結果連他都沒想到,全都被陳凡安排了重要職位,承受了他們這個年紀不應該承受的重擔。

  不過,陳凡也是看他們一副訓練有素的樣子,又跟在那些老道長身邊學了十幾年,才敢這麼做。

  坦白說,在「道功」這一塊,這些小道士未必會比後世道觀里的普通道士們差,至少比此時在一旁看熱鬧的張玄松要強。

  有了這個作為基礎,只要再歷練幾年,若是能出頭的話,朝陽觀就有了興盛的中堅人才。

  既然如此,何不趁著現在廟觀還沒恢復香火,鍛鍊一下他們呢!

  分配完職責,陳凡便揮揮袖袍,「就這麼定了,現在各就各位,都下去吧。」

  九名道徒面面相覷,可從小受到的教育,讓他們說不出拒絕的話來,只能一個個苦著臉,躬身行禮,「是。」

  隨後站起身,排著隊垂頭喪氣地往外走。

  讓外人看見,恐怕還以為他們是被奪了職務,而不是有了新任命。

  等他們出去,張玄松立刻湊過來,小聲說道,「都還是個孩子,讓他們做這些活計,行不行啊?」

  陳凡看了看他,「要不您來?」

  張玄松立刻將腦袋搖得跟風扇似的,「算了算了,我還不如他們懂這些。」


  李尚德甩著一隻空袖子走過來,笑著說道,「我看這些孩子都挺好的,一看就是訓練有素,今天做事也乾淨利索,就讓他們試試唄。」

  林遠祥則說著風涼話,「不用他們,你上哪兒找人去?真找一幫老道士過來,他們再每人帶一窩徒子徒孫,那以後朝陽觀是全真派吶,還是其他什麼派?」

  張玄松咂咂嘴,斟酌了幾秒,終於點了點頭,「說的也是。年輕人嘛,不一定不行,只是缺少機會。」

  隨後扭頭看著李尚德,嘿嘿笑道,「就像當年我們的隊伍一樣,好多的小傢伙,不也一樣能打鬼子、立大功。」

  李尚德笑著點點頭,「就是這個道理嘛。」

  陳凡伸了個懶腰,抖抖袖袍站起身來,說道,「三師父,朝陽觀算是重新立起來了,我的任務也算完成了吧。」

  張玄松哈哈笑著說道,「完成了、完成了。」

  下一秒忽然反應過來,「怎麼,你又要跑?」

  陳凡兩手一攤,無奈地說道,「我也有工作的啊,西歐那邊有幾個文學代表過來,作協正和他們攪和著呢,我是主要負責人,都沒去管這個事,而是先顧這邊。還有創作,攢了好多小說都沒來得及寫,……」

  張玄松聽得頭大,趕緊舉起手,「行了行了,我知道你忙,不過你還得堅持幾天。」

  陳凡眉頭一皺,「幹什麼?」

  張玄松嘿嘿笑道,「這道觀才開起來呢,總不能有人來上香,結果第二天你就不在了吧。先頂一頂,最少頂十天半個月吧。」

  陳凡老臉一黑,「要不要乾脆待個一年半載?」

  張玄松瞟了他一眼,「你樂意?」

  陳凡果斷搖頭,隨後伸出手比了一個手勢,「最多七天。」

  張玄松毫不猶豫地說道,「成交。」

  陳凡頓時一愣,自己是不是喊多了?

  就在這時,他忽然看見姜甜甜、姜麗麗和劉娟、馬嵐從後面走到院子裡,不禁眼珠微轉,對著張玄松說道,「三師父,我想讓劉娟和馬嵐來道觀里幫忙,你覺得怎麼樣?」

  張玄松一聽,不禁眉頭微皺,「讓她們來道觀?」

  陳凡點點頭,說道,「我是這麼想的,反正現在道觀里有6個坤道,她們來了也沒什麼影響。等道協恢復,或者其他道觀都重開,這裡也算是個正經地方,她們過來上班,平時在廚房做做飯,完了還可以正式給她們發工資。

  以後有信徒來上香,今天吃的那個五行八卦宴也可以往外賣嘛,她們就專門負責做這個宴席菜,回頭再給她們多算點獎金,讓她們收入高一些,我主要是這個意思。

  至於住的地方,繼續住我那邊也行,住這裡也可以。要不,您問問她們的想法?」

  這次張玄松沒有遲疑,點了點頭,「行,待會兒我就去問。」

  不就是在道觀上班麼,只要是個正經單位,能多拿點工資,去哪兒都沒問題。

  至於朝陽觀這個單位正不正經?

  張玄松提著拐杖四顧,我可是在道協備過案、建了檔的,看誰敢說個「不」字來!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