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穿在1977> 第743章 免費

第743章 免費

2025-03-31 12:04:26 作者: 狸貓換銀子
  第743章 免費

  北海是個公園,在經歷了十多年的封閉後,終於在去年重新開放。

  所以現在公園裡的人很多,而且大多都是退了休的老大爺、老太太。

  這些人的共同特點是:話多!

  一個消息只要從他們這裡經過,若是足夠吸人眼球,最多半天,就能傳遍整個四九城,當天晚上,便人盡皆知,比登報紙還快,畢竟報紙還有人不看,但沒人能躲過他們的八卦速度。

  這不,清晨的寒氣還沒散盡,一則勁爆消息便在人群中迅速傳開。

  「哎,聽說了沒?」

  「沒頭沒尾的聽說什麼了就?」

  「您不知道哇?那正好,我跟您講講。北海東邊原來內務府那一塊兒、新開了一家道觀,之前空了一段時間,昨天有人看見好多道士進去,裡面敲鑼打鼓的,到了下午才出來,而且觀門大開,知道是什麼意思了吧?!」

  「大開方便之門?可以進去啦?」

  「什麼什麼?有道觀又開啦?」

  「可不是嗎!昨天有好些人都看見過,一群道士,都穿著道袍,好些年沒見了。」

  「好大的膽子,他們就不怕?」

  「嘿,您當今年是哪年呢?都改開了,時代不一樣啦,沒見那邊還有人抱著跳舞呢,逛個道觀算啥呀。」

  「是真道觀還是景點啊?可別跟永安寺一樣,就剩個殼子。」

  那人說這話是有原因的,幾十年來,京城的佛寺道觀可沒少遭罪。

  民國時期,莫名颳起了一陣「廟產興學」風,誰讓京城的佛寺多呢,場地大、還儘是好位置,便被一些大佬或買或占,美其名曰拿去辦學校,有沒有辦也不知道,反正寺觀一下子少了不少。

  其實這個也跟當時寺院生存艱難有關,以前有香火供奉、朝廷撥款,那些寺院不僅生活不錯,還能置辦下不少寺產。可後來朝廷沒了,加上城頭變幻大王旗、社會動盪,連香火都少了很多,他們只能變賣寺產維持生計,才有了那麼一出。

  共和國建立後,將寺廟道觀劃分為幾類,只有在宗教事務局登記註冊的,才是合法真實寺院,剩下的部分,一類是作為博物館或文化研究機構,一類是作為景點,成為公園的一部分,比如北海公園的永安寺就是。

  

  後面兩類其實已經不屬於佛門,而是歸有關單位進行管理。

  再過了幾年,大風一起雲飛揚,吹倒瓦片無數。

  再越是往後,有真和尚修行的寺廟就越少。到了2015年的時候,宗教局網站顯示,京城地區作為宗教活動場所登記在冊的佛教寺院,包括廣濟寺、潭柘寺等,一共只有17個,不到全市寺院的五分之一,還大多數都在郊區。

  留在四九城以內的,大約就是佛協所在的廣濟寺,和道協所在的白雲觀。

  但是不管是真是假,幾乎所有的寺觀裡面,都會有個功德箱,好多信眾會往裡投點錢,以為自己在積累功德。

  其實只有在真正的寺院,這錢才是和尚、道士們拿了的,其他的都成了景區利潤的一部分,大頭老闆拿走,小部分給「演員們」發了獎金。

  雖然老大爺不知道以後會成了那個樣子,但也知道寺觀有真有假,尤其東邊內務府那一塊兒,只有一座「大高玄殿」,可也早就沒了道士,所以才會提出質疑,可別又是公園開闢的新景點,盡忽悠人的東西。

  聽他這麼說,旁邊立刻有人說道,「反正就在跟前,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現在倒是有個優點,那就是連真和尚、真道士都很少見,當年好多人都還俗做了「居士」,所以不太可能有假的,敢出現在道觀里公開活動的,基本都是真道士,自然很好驗證。

  一個兩個都這麼說,不少人便結伴往朝陽觀而去。

  ……

  朝陽觀中,天色才剛亮,陳凡便帶著全體道徒做早課。

  先念一段澄清韻、吊掛、提綱,隨後念八大神咒,即「淨心神咒、淨口神咒、淨身神咒、安土地咒、淨天地神咒、祝香咒、金光神咒、玄蘊咒」,然後念「四經」、「十二寶誥」、最後誦「祝聖文、懺悔文、早課小贊」,早課才算結束。

  由於是開觀後的第一天,青蓮道長才親自帶讀,以後就是都管雷空雲的事。

  沒辦法,誰讓觀里沒有「經師」呢,只能讓他這個道觀三把手頂上。


  做完早課,又在後院膳堂吃過早飯,陳凡便讓大家各司其職,自己則開著車送姜甜甜和姜麗麗去機場。她們只請了兩天假,今天就得回學校。

  看著觀主離開,被任命為都管的雷空雲忽然有些心慌,可他還是沉著應對,按照各人的職責安排工作。

  雷空雨去了經堂,也就是藏經閣,整理檔案和道籍資料。許賢貞抱著帳本,給觀里的物品登記造冊。許賢微巡視正殿、偏殿,檢查香火物件是否完整。雷空風四處巡視,檢查房屋和香燭安全。……

  劉娟和馬嵐昨晚也欣然接受陳凡的邀請,答應來朝陽觀上班,此時便帶著劉隱月去買菜。

  之前她們住在後海旁的大宅子裡,只是每天打掃一遍衛生,就能拿20塊錢,每次陳凡過來還給她們帶禮物、吃大餐,讓兩人心裡很是惶恐不安,覺得自己占了大便宜。

  現在好了,來朝陽觀上班,不僅收入更高,一下子漲到40塊,還有更多工作可以做,錢也拿的心安理得,甚至還能兼顧那邊房子的衛生,為此她們也決定繼續住在那邊,方便照看房子。

  只不過她們還有一個任務,那就是教會擔任都廚的劉隱月做飯。

  劉隱月說是會做飯,可是以前在白雲觀過的是什麼日子?每天不是粥水配窩頭,就是饅頭配青菜湯,除了一個煎豆腐,連最基本的家常菜也不會。

  就這樣還是一群道徒裡面廚藝最好的。

  朝陽觀以後可是要發展餐飲業務的,這種廚藝哪能讓她當行政總廚?

  陳凡便將教她廚藝的任務、交給了劉娟和馬嵐,教會之後有獎金。

  要求不高,學會做五行八卦宴的總共三十六道菜就行,讓劉娟、馬嵐和劉隱月愁得直抓腦袋,兩個不知道怎麼教,一個擔心學不會。

  昨天做的五行八卦宴多好看呀,那也是自己能做出來的?

  除了劉隱月有些煩惱,這些人以前跟著劉道長他們住在白雲觀,雖然沒有信眾、香火,日子過得清苦,卻依然沒有少了日常的道門儀式,他們跟著老道長學,對這些工作可謂信手拈來。

  相比之下,朝陽觀這種「小地方」,事情要少很多,感覺一點也不累。

  其他人各忙各的,許賢靈、劉隱霞和劉隱虛三人卻心虛得不行,戰戰兢兢走到前院,打開大門,都想著這個知客該怎麼做?

  就在她們忐忑不安的時候,看到遠處一道身影緩緩走來,當即眼睛一亮,歡呼著跑過去,「劉師伯。」

  來人正是劉道長,他平時不怎麼出門,但昨天朝陽觀新開,又留了九個道徒在這邊常駐,心裡總擔心會不會出什麼岔子,所以一大早就爬起來,坐公交車來這裡看看。

  然後就看見三個穿著道衣的小傢伙衝著自己跑來。

  劉道長滿臉笑容,仔細打量一番,隨即眼睛一亮,「喲,這是發了新衣服?」

  劉隱霞興奮地點頭,手舞足蹈地說道,「觀主對我們可好啦,昨天給我們每人都發了4套道服,都是嶄新的。」

  劉隱虛急得直跳腳,抬起腳說道,「還有鞋子,鞋子也是新的。」

  這些道徒從小被帶進道觀,恰好趕上大風天,上面停了補貼,道觀也沒有法事收入,大家都只能靠吃老本生活,真的是要什麼沒什麼,連穿的衣服也是用大人的道衣改的,這還是頭一次穿新衣服。

  此時見到劉道長,自然難免滿心歡喜,想分享一下喜悅。

  這些東西當然是觀主私人贊助,……天可憐見,連買地、建房、裝修、軟裝、經文等等,投進去了好幾萬,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見到回頭錢?!

  劉道長見她們開開心心的樣子,心裡也鬆了口氣,咧著嘴點頭大笑,「好好好,那就好。」

  頓了兩秒,又看著她們問道,「你們這是要出去?還是幹什麼呢?」

  一聽這話,三人頓時臉色僵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該怎麼說。

  劉道長看看她們的樣子,不禁有些奇怪,問道,「怎麼啦?」

  許賢靈雙手手指頭絞在一起,低著頭說道,「我們在等香客。」

  劉道長眨眨眼,「等香客?」

  他轉身看了看,再回過頭來,啞然失笑,「就算有香客上門,也不會是這時候啊,現在天色才放亮,哪有香客這時候來道觀上香?而且你們也可以在裡面等,何必來外面呢?」

  劉隱霞努了努嘴,不好意思地說道,「觀主讓我們當知客,我們也不知道該怎麼做,就到外面等著了。」


  劉道長剛要失笑,她們連外人都沒見過,哪會做什麼知客?

  下一秒忽然反應過來,怔怔地看著她們,「青蓮道長讓你們當知客?是正經知客?」

  三人一起點頭,「嗯啊。」

  許賢靈趕緊將昨天陳凡的安排說了一遍,隨後小聲說道,「他們把熟悉的職務都搶完了,我們沒搶過,就只能當知客了。」

  聽完前因後果,劉道長頓時哭笑不得。

  這些道徒都還是個孩子,最大的十六歲,最小的才十四歲,干點雜活都還算利索,可是讓他們擔當重任,那不是胡鬧麼?!

  一時間劉道長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可是轉念一想,朝陽觀本來就斷了傳承,連道號序譜都是從白雲觀抄錄回去的,整個道觀除了一個年輕觀主,就只有一個幾十年前做了十幾年道徒的老人,情況跟眼前幾個差不多。

  這道觀新立,方方面面的事情又不能沒人打理。還能怎麼辦?只能趕鴨子上架唄。

  估計這也是陳觀主的無奈之舉。

  劉道長斟酌了一會兒,最後幽幽一嘆,沒辦法,還是自己幫忙頂一頂,教教這些小道士吧。

  於是便揮揮手,示意她們都進去,同時問道,「你們觀主可在?」

  許賢靈三人立刻搖頭,「剛走不久,大概中午前會回來。」

  聽到陳凡不在,劉道長心裡稍安了一些,不在正好,自己可以放開手去教他們,若是在的話,還有些忌諱,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樂意看外人插手本觀的事情。

  進了道觀,劉道長便將這些小道士召集起來,給他們上課。

  先問了一下各人的情況,聽聽他們對自己工作的理解,隨後劉道長有針對性地進行補充。

  其他人都還好,以前都做過,除了不在這裡劉隱月,劉道長只是簡單做了一些補充,順便教導他們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完一個走一個,最後就剩許賢靈、劉隱霞和劉隱虛三人。

  劉道長盤腿坐在大殿側面的蒲團上,對著三人笑道,「你們知道,知客是什麼嗎?」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隨後一起看向劉道長,同時搖頭,「不知道。」

  劉道長笑了笑,說道,「知客呀,不是招待信眾的,而是專門負責接待到本觀掛單的道友的。」

  三人一起瞪大眼睛,啥?不是招待信眾的?

  許賢靈不解地問道,「那信眾呢?」

  劉道長笑著說道,「道觀大開方便之門,若有信眾進來上香,均一切自便,只要無事,便無需搭理,若是有人詢問,知道便直接相告,不知道的,說不知道就行,不用刻意如何。」

  許賢靈眼裡滿是清澈的疑惑,「這樣子的嗎?」

  劉隱霞又隨即問道,「那怎麼接待掛單的道友呢?」

  劉道長笑道,「這個也簡單,若是有道友上門,先問他來歷和意圖,只要是我道教中人、不是惡客,不拘哪門哪派,只需安排食宿即可。」

  三人聽了依然滿臉疑惑,原來知客就這麼簡單嗎?

  頓了兩秒,劉道長想了想,繼續說道,「若是小觀,按照我剛才說的去辦就行。若是大觀,就稍微複雜一些。比如白雲觀,當年還會協助掛單的道友處理一些雜務,比如他們要是出去,就要指點他們如何坐車,若是找人,也要幫他們提供聯繫方式,總而言之,就是儘可能地方便道友。」

  聽到這裡,三人總算明白了自己的職責,紛紛用力點頭,「懂了。」

  劉道長笑了笑,正要說話,這時外面忽然傳來一陣喧譁聲。

  由於陳凡不在,他當即站起身,往外走去。

  許賢靈三人相視一眼,趕緊跟在後頭。

  往外走的時候,其他幾個道徒聽見動靜,也跟了出來。

  四人到了前院,便看見陸陸續續有人走進來,還儘是些老頭頭、老太太。

  他們三人一群、五人一組,正對著殿裡的神像、牆壁上的壁畫驚嘆不已。

  「我的天,真是道觀?還點著香呢!」

  「這神像做得真好,看著跟神一樣,我看著都不敢亂動。」

  「這上面的畫是誰畫的呀,畫的太好了,好像要從牆裡頭飛出來一樣。」


  「哎喲,供桌上還有線香呢,這是可以上香?」

  「要錢嗎?怎麼也沒個人可以問一下?」

  ……

  劉道長站在側殿旁的迴廊里,看了看外面的人群,側耳聽了一會兒,便舉起右手往後揮了揮,一聲不吭帶著人回去。

  等走到院子中間,才輕聲說道,「沒事,應該是附近的百姓得知這裡有座道觀,過來看看熱鬧,你們各司其職就行。」

  頓了一下,又問道,「巡照是誰?」

  雷空風上前一步,「師伯,是我。」

  劉道長點點頭,「你就在前院中院巡視,只要沒人故意破壞,便隨他們去,若是有事,先上前交涉,解決不了的,再進來找我。」

  後院是封閉的,不許外人進入,只要關上門就行。

  雷空風立刻拱手一禮,轉身離開去了前院。

  劉道長揮手讓其他人各就各位,再對著許賢靈三人打了個手勢,帶著她們到了正殿。

  在正殿神像西側,有個不起眼的位置,一桌一椅,桌上有個小小的架子,架子上吊著一隻銅磬。

  磬,形如曲尺,中國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常用作「禮器」。

  (磬)

  佛寺也有磬,不過卻是銅缽狀的物體,和編鐘有點像。

  劉道長示意她們坐在旁邊靠牆的條凳上,拿起敲磬的小錘,輕聲說道,「你們在一旁看好,若是有信眾來上香、磕頭,就要敲磬,『低頭禮,抬頭磬』,通過磬聲顯示神的莊嚴,也將信眾的祈禱膜拜送達神明。

  磬聲悠揚清澈,聲音悅耳,也能洗滌凡心,令人沉靜。

  今天我來敲磬,你們學會以後,就要由你們來輪值敲磬。」

  朝陽觀太小,根本用不著三名知客,劉道長不好干涉陳凡的決定,只能私下提點,讓三人靈醒一點,少說多做,以後觀主看在眼裡,自然心中有數。

  許賢靈三人自然言聽計從,坐在一旁乖乖點頭。

  剛提點完,就有人從前院進來。

  到底是道觀,眾人在前院時還有幾分好奇心,難免喧譁,此時進了中院,看看莊嚴的正殿、還有兩旁端莊肅穆的偏殿,情不自禁放低聲音。

  有人先去看偏殿,有人圍著院子中間的石鼎香爐打轉。

  昨天開觀儀式,幾乎所有人都在香爐里點了香,今天早上也有道徒點了三柱高香插在裡面,此時正裊裊冒煙、燒得正旺。

  見這裡點著香火,幾乎所有人都明白了,這是一個真道觀,不是假的,也不是空殼,一個個都變得鄭重起來。

  國人的特點,是見神拜神,除了耶教信徒,不管是信仰哪種本土宗教的,或者不管有沒有信仰,進了廟觀大多都會拜一拜。

  所以很快就有人進了正殿。

  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大爺整理了一下身上有些汗濕的灰白色短袖汗衫,先打量一番四周,隨後緩步走到裝作閉目養神的劉道長桌前,小聲問道,「道長,請教這上香要多少錢?」

  劉道長這才抬起頭、睜開眼,指了指旁邊牆上貼著的一張紙,笑著說道,「線香免費,自取自用,功德錢隨意,若是要上高香,就要貴一些,三柱香36元。」

  後世在寺院道觀上香,一般收取18元到88元的香火錢,當然也有寺觀財大氣粗,免費供應線香。

  可是高香那就貴了,這種香從60厘米到一米不等,費時費料,在寺觀裡面,最少也是兩三百元一支,可哪有燒香只燒一支的道理?

  無論佛寺還是道觀,一般都是燒三柱香,所以一次收費就是收三支的錢,動輒上千甚至幾千塊,若是頭道香,上萬元的也不罕見。

  線香價格便宜,如今更是一塊錢能買一大捆,陳凡沒想過這裡會有多旺的香火,便直接定了不要錢。

  但是高香價格貴,他問過劉道長意見之後,便隨以前的價格,定了個36元,算是偏低的。

  那位老大爺一聽免費,頓了樂得合不攏嘴,拱手抱拳晃了晃,「謝謝,明白了。」

  隨後看了看牆上寫的告示,明白規矩以後,便轉身在供桌上拿了三支香,在燃燒的燭火上點燃,到跪墊前站定,恭恭敬敬拜了三下,隨後跪了下去,拿著香默默祈禱。

  隨後拜了三拜。

  每拜一下,劉道長便敲一下磬,磬聲悠揚,傳到殿外,立刻引起所有人的注意。

  老大爺拜完之後站起來,走出大殿,將香插在香爐中。

  等他插好,立刻有人問道,「燒香多少錢?」

  老大爺喜不自勝,一副占了大便宜的樣子,「燒香免費!功德錢隨意,不給也行,就是高香要錢,但也不高,三柱香36塊錢,跟十幾年前一樣。」

  一聽這話,就知道以前也是拜過神的。

  而其他老大爺、老太太聽他說燒線香不要錢,果斷一窩蜂地往正殿跑去。

  片刻後,正殿裡敲磬的聲音就沒斷過。

  絕大多數人都是燒免費的線香,但也有不少信徒肯慷慨解囊,要麼將兜里的錢一股腦地塞進功德箱,反正坐公交有月票,不怕回不去。

  要麼東拼西湊,借錢買了三支高香,意氣風發地走出來,在萬眾矚目之下插進香爐里。

  沒過多久,朝陽觀便不斷有人進進出出、香火在道觀上方升騰,讓自覺起了個大早,趕過來的張玄松三人驚訝不已。

  這是昨天才開張的朝陽觀?哪位神仙拉了這麼多人過來捧場啊?!

  (本章完)


關閉
Δ